玫茵堂中國陶瓷展品之一:睡童枕
2012年香港蘇富比春拍,玫茵堂珍藏的估價最高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,刷新了宋代瓷器世界拍賣紀(jì)錄;其最高成交單品為一款明宣德高足碗,成交價1.127億港元。如今,這些展品已消失在私人收藏家手中,而另一部分,卻藏在了瑞士蘇黎世的Rietberg博物館。
“玫茵堂”,盡管有人將其詩意地解釋為玫瑰環(huán)繞的綠茵茵的廳堂,但很多收藏家特別是瑞士收藏家知道,這個名字實(shí)際得自于蘇黎世的Meienberg。這一被稱作是除北京與臺北故宮外,全世界最全的中國陶瓷收藏系列,記錄著瑞士人對家鄉(xiāng)的向往,F(xiàn)在,這些瓷器終于來到了瑞士。
2013年1月11日,整修一新的Rietberg博物館中國館重新開館,玫茵堂提供的600多件珍貴中國瓷器,將和原館中國展品一起,以固定展的形式同觀眾見面。
展品得之不易
2013年全年,Rietberg博物館中國館中國陶瓷展可供觀眾免費(fèi)參觀,“Rietberg博物館有庭院、有歷史、有建筑、有藏品,”館長Albert Lutz說:“今年新展,希望可以讓觀眾體會一下,不僅僅是看展品,還有公園庭院、各種活動。明年4月起,將進(jìn)入收費(fèi)展期,初定票價18瑞郎”。
如果沒有“玫茵堂”,就不會有中國館的整修。幾年前,玫茵堂的收藏家之一,弟弟吉爾伯特·裕利(Gilbert Zuellig)的遺孀找到Lutz,希望將本家的藏品放在蘇黎世的Rietberg博物館,并提出可以贊助布展。而另一位收藏家哥哥斯蒂芬·裕利(Stephen Zuellig)一脈,則決議出售其展品,于是才有了蘇富比一年又一年的玫茵堂專拍。斯蒂芬和吉爾伯特興趣不同,因此玫茵堂的藏品也分為兩段:吉爾伯特專注于新石器時代到宋代之間的早期陶器;而斯蒂芬則將精力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器。
中國歷史的記錄
盡管“術(shù)業(yè)有專攻”,在某些具體陶瓷種類上,有些收藏家的藏品更豐富,但就藏品的典型性與廣泛性來說,現(xiàn)展出于Rietberg博物館的藏品,確實(shí)是中國陶瓷“大全”,時間跨度從公元前11-12世紀(jì),直至明清時代。
早期代表有公元三世紀(jì)前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,“盡管世界各地也出土了同一時期的陶器,但看看這類似于現(xiàn)代西方酒杯的器皿,它的杯壁薄如蛋殼,且柄上有孔,說明當(dāng)時的工藝已非常高超。而這是如何制造的,至今尚是一個謎,”陶瓷專家Regina Krahl介紹說。
然而盡管陶器歷史悠久、工藝高超,但其價值卻難以比價金銀玉器,為什么呢?隨同Krahl女士穿梭于西漢、兩晉的藏品,答案呼之欲出,“陶器總歸是要埋于地下的,多用于殉葬,因此它的色彩比較單調(diào),造型簡單。有些顏色很容易消失、有些甚至有毒,”Krahl娓娓道來。
但一進(jìn)入隋唐,中國陶瓷的色彩為之一振,加入了紅、黃、綠等,并筑就了享譽(yù)世界的唐三彩。陶瓷史也是一部中國史,隨著這一時期對外交流的增加,中國陶瓷既留下了黑人舞者的形象,也有大眼卷發(fā)的外國牽馬人。而佛教的引入,更是為中國陶瓷添加了不少題材。
轉(zhuǎn)至宋朝,中國的陶瓷技術(shù)日臻完美,“你問我哪件最昂貴,這我很難說,都是藝術(shù)品。但宋朝汝窯的這幾件,確實(shí)是非常稀有的,”面對瑞士資訊swissinfo.ch記者的提問,Krahl說。周杰倫著名的“天青色等煙雨”,說的就是汝窯,也正是它,刷新了宋代瓷器世界拍賣紀(jì)錄。而玫茵堂的這幾件,天青色、冰紋、銅口,都全了,非常值得一看。
玫茵堂的陶瓷收藏的確豐富、珍貴,例如瓷枕、紫斑盤等,在大英博物館里才有類似的,“不一樣的,這個金代鈞窯的紫斑盤與大英的不同,獨(dú)一無二,”已著有多部中國陶瓷專著的Krahl女士對記者說。的確,大英的紫盤為通體紫色,而鈞窯是青色帶有紫斑,系釉分子自然變異,非人工所致,與后期的添加金屬元素,造成多彩陶瓷的技藝不同。
從宋代到明清,中國陶瓷開始變得多彩,這又是為什么呢?“宋代崇尚的還是質(zhì)樸。隨著明清商人勢力的壯大,對外貿(mào)易的增加,有錢人越來越喜愛多彩、鑲嵌金銀的制品。而中國陶瓷也開始走向世界,為了迎合西方顧客,也加入了西方元素,例如使用琺瑯,”中國館策展人Alexandra von Przychowski對記者說。正是在這一時期,西方人產(chǎn)生了對中國陶瓷的興趣,并開始收藏。
“而現(xiàn)在,中國的有錢人又開始從西方人手中回購中國陶瓷,這股趨勢也正在變得明顯。這就是交流,”von Przychowski高興地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