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鎮(zhèn)“珠山八友”之田鶴仙

“珠山八友”,即指民國時期在景德鎮(zhèn)由多位瓷畫大家所組成的“月圓會”,他們切磋畫藝、共繪瓷板。然而最初成立時,田鶴仙并沒有名列其中,他是后來才與徐仲南一起加入的,背后究竟有著怎樣一段曲折的故事?

在瓷板上繪梅花的名家也不少,但是能做到超然脫俗、雅俗共賞的就不多了。田鶴仙不同尋常的梅花驚艷瓷畫界,高山仰止,至今也無人能夠逾越。其實他早年也擅畫青綠山水,氣韻生動,傳統(tǒng)功力深厚,中年之后則專攻梅花,幾乎不再畫山水,這又是什么原因呢?

許多鑒賞者都說,田鶴仙的梅花深受元代大畫家王冕的影響。其實他也并不拘泥于王氏的畫法,而更多匠心獨具、自成一格之處,尤其是枝干的用筆似斷非斷、節(jié)節(jié)相連,“梅花弄影”的高超技法也由他首創(chuàng)。

石破天驚的700萬

去年秋季的北京匡時藝術(shù)品拍賣會上,一槌定音,石破天驚——田鶴仙所繪的“粉彩梅清圖文房七件套”,經(jīng)過30幾個回合激烈爭奪,最終落槌價定格在700萬,這也打破了田鶴仙個人作品的歷史價位。

正當(dāng)眾收藏家或興奮不已,或莫衷一是之際,有市場資深人士指出,這也許只是一個起點,標志著田鶴仙的瓷畫藝術(shù)價值重新被發(fā)掘與珍視。田鶴仙于上世紀50年代初就已駕鶴西去,傳世的作品不是很多,幾乎每一件都是精品。其所繪粉彩瓷婀娜嬌艷、超凡脫俗,瓷器也是質(zhì)堅潔白、釉水溫潤如玉,真稱得上是“只留清香在人間”。

其實以他創(chuàng)立“梅花弄影”,獨步梅壇的藝術(shù)成就來講,700萬元這價格一點也不高。倘若與動輒過千萬、過億的紙上藝術(shù)來講,更是明顯低了——民國時期的瓷畫家大都精于紙畫,反之則未然;而在當(dāng)時,瓷畫的價格甚至遠貴于紙畫。

大器晚成受邀“月圓會”

“月圓會”創(chuàng)始于1928年,當(dāng)時是為了完成一樁要求極嚴的訂單:繪制一堂八塊風(fēng)格各異的瓷板,因而八位有著一定裙帶關(guān)系的瓷畫家在王琦、王大凡的召集下聚在了一起。他們以瓷會友,相互切磋,故被稱作“珠山八友”。

正所謂“文人相輕”,當(dāng)時的成員之一畢伯濤與年齡最小的劉雨岑常常意見不合,時有齟齬。到了1929年,也就是“月圓會”成立的第二年,畢伯濤借故離開了這個團隊。又過了一年,由于歷史的誤會,鄧碧珊早早地被終結(jié)了如日中天的藝術(shù)生命,他筆下如夢如幻、栩栩如生的魚兒從此不在瓷板上游弋。短短三年間,曾經(jīng)風(fēng)光鼎盛的“月圓會”八位大師只剩下六位。

然而當(dāng)時的瓷畫市場卻依舊熱鬧,一堂八塊的瓷板畫更供不應(yīng)求,六位畫家實在難以應(yīng)付。于是在王琦的提議下,田鶴仙、徐仲南加入了“月圓會”。由于最初“珠山八友”中的汪野亭是山水畫大家,為了更好的協(xié)調(diào)與合作,田鶴仙開始專攻梅花。田鶴仙大器晚成,此時他的繪梅技藝又有了質(zhì)的飛躍——“梅花弄影”一曲唱響,戛戛獨造,驚艷了瓷壇。

“梅花弄影”成就非凡

上世紀40年代以后,田鶴仙的瓷上繪梅藝術(shù)已是爐火純青,獨步畫壇,而“梅花弄影”的瓷繪技法也脫穎而出,進而登峰造極。他以虬勁盤曲、似斷非斷的枝干與芬芳留香的梅花相互映襯,畫面中沒有冗余的背景,沒有春蘭、翠竹,亦沒有山石與飛鳥——除了梅樹的枝干,就是梅樹的花朵,卻是意境悠遠深長,仿佛能在他的畫中看到梅樹淡淡的影子,使人驚嘆不已。這種簡潔而清凈的畫梅之法,從此也有了一個詩一般的名字——“梅花弄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