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珠山八友”之首——王琦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:其早年走街串巷,以捏面人為生;而機緣巧合,得遇名師,終成彩繪大家。他作畫的潤格十分驚人,每幅要十幾塊銀元,在當時超過了一代宗師齊白石!如今拍賣時更達幾百萬元的高價。
王琦為人大方,上世紀二十年代末與王大凡一起組織“月圓會”,幾乎一力承擔了所有費用。而他的畫風也同樣豪放,畫中人物的衣紋猶如飄逸不羈的草書,輕重緩急,又有著清代人物名家,“揚州八怪”之一黃慎的濃重韻味。
捏面人巧遇鄧碧珊
卻說清朝末年的一天,景德鎮(zhèn)風和日麗,和藹的陽光灑滿了彎彎曲曲的街巷。巷子一頭,有位十六七歲的男孩正動作嫻熟地捏著面人。除了五六個小孩看得津津有味,還有一位偶然路過此地,二十七八歲的瘦高個年輕人,已佇足許久,被深深地吸引了。他叫鄧碧珊,是位頗有成就的瓷畫藝人,也是后來“珠山八友”之一,善畫游魚。
不一會兒,面人就捏好了,驀地驚起一片歡呼之聲,原來面人像極了其中一位圍觀的小孩,栩栩如生。這一手精湛技藝,當場就激起了鄧碧珊的愛才之心。
于是不拘一格地收這個巧手男孩做了入室子弟。
這捏面人的男孩,自然就是王琦了,鄧碧珊沒有看錯,王琦果然是為瓷畫藝術(shù)而生的天才。他畫功扎實、悟性聰穎,不僅擅畫游魚,人物方面也有天賦。后來學起錢慧安的那派畫風,亦是有所心得。
王琦成名很早
青出于藍勝于藍,短短三年時間,王琦的瓷畫技藝已然超過了老師鄧碧珊。此時他的訂單很多,潤格不低,早就不再是當初穿街走巷的窮小子,而過上了較優(yōu)越的生活。
王琦常常應邀為浮梁縣的知事程安作些瓷畫,很是雅致,程安極心儀王琦的瓷藝,特請人送來一塊刻有“神乎技矣”四字的木匾,這也讓王琦更加聲名大噪。遠近的商賈豪紳紛紛拜訪、訂貨,每日門庭若市,王琦不堪應付,只得在大門上貼出了兩張告示:一是作息時間,凡休息之日,閉門謝客;一是潤格,寫明紙畫多少錢一尺,瓷畫多少錢一寸。這時他的潤格已提高了不少,小小一塊瓷板要價十幾塊銀元,然而還是供不應求。當時,他每月進賬有700塊“袁大頭”之巨。
名聲卓著,生活優(yōu)越,王琦對繪畫藝術(shù)的追求也更高了。他偶然接觸到了清代“揚州八怪”之一、人物大家黃慎的作品,深為黃慎以草書入畫的人物所折服。于是擺脫了錢慧安靜默的一路,走向了恣縱與豪放,也奠定了他自身的藝術(shù)風格。
月圓會的成立
1928年的一天,王琦接了一個要求很高的瓷畫訂單 (另有一說接訂單者為王大凡)?腿艘鲆惶茫ò藟K)瓷版畫,潤格極高,然而要求每一塊都內(nèi)容、畫風各異。為人豪爽的王琦為了訂單能早日完成,也為了照顧同行生意,于是邀請來自己的老師鄧碧珊、義子劉雨岑及另外幾位畫藝高超,有一定裙帶關(guān)系的畫師來共同完成這個任務。
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,這個頗有難度的訂單圓滿地完成?腿耸种幸,又預訂了一個規(guī)模更大的訂單。另外一些達官貴人看到后也是歡喜,要求如法炮制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王琦要經(jīng)常與畫師們協(xié)調(diào),就約定每當月圓之時,大家碰面切磋,協(xié)調(diào)合作。這樣的聚會在當時被稱作“月圓會”,而現(xiàn)在則習慣將“月圓會”的成員稱作“珠山八友”。 “珠山八友”幾乎成了民國時期景德鎮(zhèn)瓷畫藝術(shù)的一個代名詞,他們的藝術(shù)成就熠熠生輝,如月圓之夜的澄澈明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