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徐玲:瓷等有緣人

夏徐玲的瓷語堂陶瓷藝術館開設在中國陶瓷城,這里陳列了不少夏徐玲的精美陶瓷藝術作品,當中不少被標注為“非賣品”。

夏徐玲力求每件面向廣大陶瓷藝術愛好者的作品首先要自己滿意,為此,她創(chuàng)作的每一件作品都傾注了大量的情感,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,有難以割舍的情懷,因而對于一些自己特別喜愛的作品會舍不得出手。

然而,事有例外!八麄儯ㄖ陶瓷藝術愛好者、收藏者)往往兩次、三次地來說服我,我感受到他們的誠意,也能真切感受到他們對我作品的喜愛,于是便割舍了。”夏徐玲說,她始終相信每件瓷藝作品都有它的有緣人。

走進瓷語堂,迎面被一塊精美大氣的宣傳牌所吸引,上面寫著瓷語堂與夏徐玲的介紹文字,只有寥寥數(shù)語,最主要的當屬最后一句:“瓷語堂所展示的作品概述性代表其(指夏徐玲)潛心嘔力之作!北M管夏徐玲在從藝30余年中獲得了不少國內(nèi)外獎項,取得了不少榮譽,但她并不將此寫上,她更愿向陶瓷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展示的是她對陶瓷藝術的態(tài)度。這種態(tài)度作為行為準則,她從藝至今一直在堅守著。

1978年,夏徐玲進入藝術瓷廠,拜入現(xiàn)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涂序生門下。自第一次看師傅在瓷器上畫粉彩仕女圖,她便愛上了粉彩,愛上了仕女圖。

藝術瓷廠的氛圍令夏徐玲至今難忘。在白天的時候,夏徐玲除了在師傅的指導下苦練基本功外,就是站在一旁看師傅或趙惠民、王隆夫等老一輩藝術家作畫,有時站了一個多小時也渾然不覺。晚上,夏徐玲也不停歇,她和許多同齡的廠職工一起自費上夜校,學習素描、書法。

若說悟性是父母賜予的第一道福祉的話,好學、勤奮則給了夏徐玲的第二道福報。在打下扎實基本功的同時,夏徐玲猶如嗷嗷待哺的嬰兒一般從師傅和老前輩處汲取藝術精華,她的第一幅粉彩仕女畫隨之誕生。

或許因為喜愛粉彩仕女的緣故,夏徐玲迷上了《紅樓夢》,逮著休息時間,她就會捧著一本《紅樓夢》細細閱讀。一次,她聽說晚上會播放越劇《紅樓夢》,她異常欣喜地守著時間等待。

看完越劇《紅樓夢》后已是深夜,但夏徐玲卻有著強烈的創(chuàng)作欲望,于是,借著微弱的燈光,她以紅樓夢的人物為題材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仕女圖作品。

雖然這幅作品并不能盡如人意,但卻讓夏徐玲對粉彩仕女圖更為喜愛。

1980年,團市委、陶瓷館等單位組織全市藝徒進行一次藝術展覽比賽,由老藝人擔當評委。夏徐玲的100件花瓶“西廂記”榮獲該項比賽第一名。老藝人的肯定讓夏徐玲欣喜,覺得自己之前的努力并沒有白費,從而堅定了學下去的信心。

夏徐玲逐漸在傳統(tǒng)粉彩繪畫技法上有了新的理解和創(chuàng)新,畫風日臻成熟。尤其是創(chuàng)新,這對他人來說很難跨出的一步,于她而言卻仿若是水到渠成。

然而,熟悉夏徐玲的人卻認為,厚積薄發(fā)要比水到渠成用得更為準確。對夏徐玲來說,她偏愛傳統(tǒng)粉彩,因而她的作品中至今仍留著傳統(tǒng)粉彩的影子;同樣,她喜愛中國畫,因而她的作品中也有中國畫的元素;結合與不同年代人的交流和觀察,她結合傳統(tǒng)粉彩、中國畫元素及現(xiàn)代人的審美情趣,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。

她筆下的粉彩仕女、山水、花鳥色彩與之前人們俗稱的“廠貨”相比要更為雅致,更具時代氣息,雅俗共賞。

雖也精通粉彩山水、花鳥繪畫,但夏徐玲最鐘愛的還是粉彩仕女,她很慶幸的是,自己并沒有陷入畫人物的怪圈,即畫面中的人物間的模樣極其相似。夏徐玲筆下的美女,不僅神態(tài)各一,就連相貌也是迥異。

夏徐玲始終認為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色,畫人物就是要從靈魂深處去刻畫,從骨子里去了解,去挖掘。正因此,她曾許多次地反復閱讀《長恨歌》,通讀《紅樓夢》《水滸傳》等名著。

夏徐玲筆下的林妹妹斜視著前方,傲氣被寫在臉上。相比其他人提及林妹妹便想到柔弱、多愁善感不同,夏徐玲最先想到的是才氣和傲氣,她認為,《紅樓夢》中的林妹妹家道落魄,雖有外祖母的關愛,仍不免覺得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,因而飽含才情、傲氣的她會十分敏感,為更好地保護自己,她待人接物比較冷淡,常以一副不屑的表情示人,當中隱藏著她內(nèi)心深處的自卑,更展現(xiàn)出她的一股骨子里的傲氣。

對于自己的作品,夏徐玲有著一股近乎吝嗇的心態(tài)。交談中,她會為當初在藝術瓷廠畫的許多精品藝術沒有留下感到遺憾,她會提到曾經(jīng)有人出高價求購自己的瓷器,她最終還是沒割舍。

若是你知道夏徐玲對藝術的態(tài)度,便會打心底對這種“吝嗇”表示理解。她不止一次在交談中說,她會力求自己的每件作品都能達到自己滿意。這恰恰與“瓷語堂所展示的作品概述性代表其潛心嘔力之作”遙相呼應。

夏徐玲的再三強調(diào)已鮮明表明了她對藝術的態(tài)度:傾注。傾注的不僅是她的時間、她的精力,還有她的情感。每一件作品都是她傾注大量感情的結晶,舍不得自在情理之中。

然而,這種舍不得也并非絕對。時而,有人數(shù)次前往瓷語堂,求購同一件作品,夏徐玲見對方真心喜愛,便忍痛割愛。

“我們藝術家不能一心想著錢,應更看重藝術交流!毕男炝嵴f,她始終相信,她的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有緣人,緣分到了,她也只能忍痛割愛。